HI~歡迎來到數造云打印平臺!
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利用3D打印技術開發了一種纖維鋰離子電池,這種鋰離子電池具有較好的柔性,可以與衣物纖維編織在一起,用于可穿戴電子設備。
圖1 (a)纖維鋰離子電池結構示意圖;(b)可穿戴鋰離子電池
該研究利用磷酸亞鐵鋰(LFP)、鈦酸鋰(LTO)顆粒作為正、負極活性物質,碳納米管(CNTs)、聚偏氟乙烯(PVDF)、N-甲基吡咯酮烷(NMP)分別作為導電物質、粘結劑以及溶劑,制備出可打印的正、負極“墨水”。在打印過程中,打印頭被浸沒在乙醇溶液中,以便打印出的纖維電極快速凝固,將打印好的纖維凝固1分鐘,然后取出后晾干,得到所需電極。電極的正、負極在包裹聚合物后纏繞成一股,放入熱縮管內后加入電解質并封裝,即得到纖維鋰離子電池。圖2 纖維鋰離子電池制造過程及微觀結構
圖3 電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
研究表明,這是人們首次將擠出3D打印技術應用于纖維正、負電極的制備,表現出了較好的機械性能、柔性以及電化學性能,其首次充放電比容量分別為141.3、110mAh/g,并且在30次循環后,仍能保持初始值的81%。總之,這項技術為智能、柔性、可穿戴的電子設備,提供了一種快速、低成本、可拓展的電池制造方式。圖4 纖維鋰離子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及應用
相關推薦
全部評論 0
暫無評論